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造出新中國第一批人造金剛石的“60多歲”企業不斷挺進新賽道——

“工業牙齒”與新興產業“咬合”越來越緊密(經濟新方位·新產業裡的傳統力量)

本報記者 張文豪

2025年11月16日08:54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20世紀60年代,121課題組專家在研制人造金剛石。

  操作員進行產品出廠前試切檢驗工作。
  以上圖片均為三磨所提供

  “十五五”規劃建議提出,“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”。在河南鄭州,有一家“60多歲”的老企業,曾造出新中國第一批人造金剛石。如今,企業瞄准產業需求,持續發力創新,不斷挺進新賽道,充分體現科技創新主體地位。

  ——編  者  

  

  走進河南鄭州梧桐街121號院,一台鉸鏈式六面頂壓機矗立在園區。60多年前,新中國第一批人造金剛石,從厚重的鋼鐵腔體內淬煉而出。這台“功勛壓機”作為我國超硬材料工業發展的見証,退役后保存在其研發地——鄭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三磨所”)。

  “牙齒是人體最堅硬的部件。用這個大塊頭合成的金剛石,就是工業領域最鋒利的‘牙齒’。”撫摸鋼鐵機身,92歲的三磨所老職工王光祖不勝感慨。

  新中國成立后,剛起步的工業領域急需大量金剛石。為打破西方封鎖,由原國家第一機械工業部批准成立的三磨所,被賦予自主研發“金剛鑽”的使命。

  “我們的任務課題代號是121,這也是公司廠址門牌數字的由來。我是學化工的,一開始都不知道金剛石長啥樣。大家從各領域抽調來,就是要實現超硬材料‘從0到1’的突破。”作為課題組主要成員,王光祖至今忘不了1963年的那個冬夜:伴隨著壓機內傳來的巨響,歷經30余次試驗,我國首顆人造金剛石成功問世。

  1965年,三磨所參與研制出第一台六面頂壓機,國產金剛石實現量產﹔1966年,第一顆立方氮化硼研制成功,兩大超硬材料的拼圖自此完整……如今,我國人造金剛石年產量約佔全球的95%。

  生產車間內,巨型壓機整齊列陣,監視平台數據屏上顯示多項數據。液壓系統嗡鳴聲起,6個粗壯的頂錘緩緩合攏。平靜的鋼鐵外殼內,碳原料正經歷著高溫高壓,進而孕育出金剛石晶體。

  “這是我們研制的新型六面頂壓機,缸徑更大、性能更高、壽命更長。”老職工魯濤是一名60后,去年剛退休的他語帶自豪,“壓機不斷升級,公司的業務板塊也在不斷拓展。”

  1981年入職第一天,魯濤便被老師傅帶到車間,學習壓機操作要領。當時,他隻知道金剛石很貴:“1克(5克拉)夠我1個月的工資。”老師傅說,要讓金剛石發揮更大作用,還要把它做成砂輪等磨削工具。

  超硬材料產品長期被用作傳統磨具、刀具,服務於機械工業領域。改革開放后,新需求涌現,三磨所也開始擁抱市場、嘗試變革。

  “老廠的轉型很艱難。尤其是上世紀90年代科研院所改制,我們成了自負盈虧的企業。”魯濤回憶,當時科研資金短缺、員工工資減少、技術骨干流失,“走在車間,聽到的都是連片嘆氣聲。”

  很快,三磨所調整發展定位,瞄准蓬勃發展的汽車、電子信息領域,開始在新賽道謀求突圍。

  “轉型初期,所裡確定陶瓷結合劑立方氮化硼砂輪為一個專攻產品。當時國內沒有可用的高速磨床,所裡也不具備磨削試驗條件。”魯濤說,他們隻好跑到省外,在客戶改裝的設備上做試驗。“砂輪產品重20多公斤,害怕運輸磕碰,大伙兒輪流背著上火車。試驗失敗,再灰溜溜地回所裡總結。”

  靠著這股沖勁,三磨所的超高速砂輪跟上了行業步伐,不僅實現了國產替代,還進入國際知名車企生產線。如今,汽車發動機動力總成、變速箱、轉向系統、剎車系統等精密零部件的加工,都能找到超硬材料的身影。

  從大國重器的矢量發動機,到信息處理的手機芯片﹔從大型船舶的傳動曲軸,到細如發絲的醫用刀具……曾長期應用於機械領域的“工業牙齒”,正“咬合”在人類探索的多個新興領域。

  “越是戰略性新興產業,越可能遭遇‘卡脖子’。打通超硬材料領域的關卡,是我們這代青年科研人員的使命。”全國勞動模范、三磨所超精密加工技術研究室主任王帥說。

  近兩年,國產人形機器人備受矚目。在機器人“關節”等關鍵部件上,王帥和同事們找到了新市場:人形機器人使用的內齒輪,多是硬度較低的軟齒面,傳統加工工藝很難兼顧精度與效率。“齒面硬度和精度直接影響機器人‘關節’能不能順滑、省力地反向驅動,如果做成硬齒面,還能提升‘關節’的使用壽命。”

  去年,王帥團隊成功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,研發用於人形機器人“關節”加工的精密超硬磨具。由於該磨具形狀極為復雜、精度要求在微米級,王帥形容其研發難度不亞於在頭發絲上“繡花”——而且是在幾十根發絲上繡出精度一致的“花”,否則各齒便無法使用。經過艱苦攻關,團隊已完成機床軟硬件升級改造,在實驗室裡突破了多齒精密超硬磨具的微米級修整技術。

  近年來,人造金剛石的應用領域還從工業材料拓寬到功能材料、消費產品。在三磨所鑽石品牌展櫃,胸針、鑽戒等培育鑽石產品璀璨奪目。

  “金剛石是自然界最堅硬的物質,千磨萬擊才孕育出來。比金剛石更堅硬的,是我們攻克難題的決心。”站在歷經60多年風雨的“功勛壓機”旁,王光祖的話語充滿堅定。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16日 02 版)

(責編:李楓、黃瑾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